第四聋校是上海现存聋校中历史最久的,在读的47名学生将在这里从幼儿期走向青春期,随后他们中很多人会选择职业技术学校事实上,学一门本领的意识贯穿于在此学习的每一天尽管孩子们在一起上课,但其实每个孩子的目标是不同的,有的人只要学会一个词,有的人要学会一句话,有的人要学会一段话,因此,教师比较辛苦校长吴蓓芬说,这就是学校秉持的集体教学中的个体理念,在这样的个体化教学中,有的孩子擅长素描,有的孩子擅长水彩画
硕大的校园,为何只有47名学生这里的老师会告诉你:最近几年来,聋校真正招收的聋儿越来越少了,这里的孩子在聋哑之外或多或少合并有自闭,脑瘫等其他复杂问题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日益普遍,就是主张这些经治疗的孩子到正常学校去上课,与正常孩子融合,这对于他们日后回归社会是有利的而真正留在这里的,是最难最难的孩子第四聋校原校长金育萍说
最难最难的孩子就包括现有助听器,人工耳蜗技术都无法帮助他们重回有声世界的孩子吴皓介绍,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发病率为1‰—3‰,其中有1/3是重度的听力下降,需要进行人工听觉重建我国自2001年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以来,全国筛查率已超过80%,其中约92%的重度先天性耳聋患者通过植入人工耳蜗获得听觉和言语康复,进入正常学校读书,聋哑学校因此大幅减少但仍有约10%的患儿由于患有严重耳蜗或听神经发育异常,无法植入人工耳蜗,依然生活在无声世界听觉脑干植入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此次吴皓团队回访第四聋校,不仅看望曾救治过的孩子,与老师们探讨孩子们的恢复情况,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由其领衔的国产化脑干植入装置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
吴皓介绍,听觉脑干植入是解决先天性耳聋的最后一公里,属于侵入性脑机接口技术,但传统的侵入性脑机接口技术主要集中在运动神经系统,而该项研究针对的是特殊的听觉感受中枢,具有复杂的频率和强度编码,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听觉和言语,未来伴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柔性电极的发展,听觉中枢植入将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临床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人类将彻底告别聋哑残疾。
最近几年来,除了关注小孩,吴皓也关注老人他说,耳聋主要分两类,一是先天耳聋,一是老年相关耳聋老年性耳聋会影响交流,产生孤独感,促进老年痴呆,也要早干预,主要就是适配助听器,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调试配置,达到理想效果吴皓说,人的一生中都受到噪声对听觉的损伤,因此,从小到老都要保护听力,老了,耳背了,不要忍,到了一定程度要适配助听器,当助听器不管用了,就得安装人工耳蜗,这些已很普遍,是老年人保持生命活力,回归正常社会的重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