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重庆巫溪县蓝瑛乡Xi庵村,海拔1600多米,依然凉意十足在Xi庵村300亩太白贝母示范园里,药农们正在悉心照料新长出的贝母苗又穷又远是过去对Xi庵村的印象如今,Xi庵村家家有药材,家家有产业,每个季节都有收入,每年都有收入增加
Xi庵村的转型是最近几年来重庆中医药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改变过去山里小农户的种植格局,实现抱团取暖求发展,产业融合增效益在重庆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更多的道地药材正在成为当地人致富的好路子
金疙瘩生长在土壤里。
在大棚里挖一堆土,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三个珍珠般的白球这是Xi安村的特色药材太白贝母
当地人们用一年一针,两年一叶,三年飘带,四年抽筋不开花来形容贝母的生长冬天把小种子种在土里,4年多后才能收获但到了收获季节,每亩太白贝母收入超过20万元
Xi庵村村支书方告诉记者,Xi庵村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但前期是村民从山上挖野种,凭经验种植养殖,肥料积累,田间管理极其粗放,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中药材种植一直没有发展成规模
变化发生在2016年Xi庵村支部两委引导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在村里率先流转了6亩土地,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标准化的贝母太白种植基地和仓储初加工车间,在为农民提供种子和服务的同时,探索种植技术太白贝母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16.8亩增加到300亩
同时,Xi安村从村里和县里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回和引进了4名人才,投资400多万元开发示范园,成立了Xi安村中药材开发协会,把引进的6家中药材开发公司和分散的农户纳入协会管理。
56岁的村民梁昌举是贫困户她和丈夫种了1亩多太白贝母,4亩独活她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她一个人就卖了5万左右,当地工人收入2万多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过两年贝母丰收,收益会更多梁昌举说按照市场价,梁昌菊当地的中药材价值50多万元
目前,Xi庵村药材种植面积4200亩,预计2022年中药材产值将达到2500万元村民的钱包越来越大2021年,村集体经济结余4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值100多万元
在发展中求突破。
花了一天时间走了近12个小时的山路,只为卖出一筐药材木香,这对于重庆市开州区观面乡泉秀村药农彭桂宗来说,是平凡的一天。
重庆三峡库区地处秦巴药谷核心区,良好的自然禀赋使其成为公认的天然药库是黄连,元胡,木香,川牛膝,佛手,独活等近百种中药材的道地主产区以开州为例,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30多万亩,中药材年收获面积近12万亩,鲜品产量8万多吨,综合产值约10亿元贵州木香和胡璇被确定为国家级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2000吨,享有中国木香之乡的美誉
可是,长期以来,产供销分离,产业链短,议价能力弱也是重庆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最近几年来,三峡库区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和品种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丰富药材品种,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同时,库区11个区县共同发展,以三峡的名义举办三峡医药博览会,搭建了展示库区道地药材发展成果,促进产供销对接,招商引资和产业交流的平台
2020年,第二届三峡药博会期间,现场签约项目50个,签约金额105.95亿元,发布了全国首个奥克兰价格指数。
三峡库区还推出了三峡中草药网这个集道地中药材交易,采购,批发,仓储,物流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上产,供,销渠道
开州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齐文悦告诉记者,开州还引进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以诺生物等企业入驻,引导开县百顺药业,重庆天芝药业等本地药企共同发展。
规划产业整合之路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世界青蒿主产区其青蒿产量高,青蒿素含量在10‰以上,比其他产区高5‰~ 7‰,比周边高一倍酉阳生产的青蒿素主要出口国外目前酉阳黄花蒿年产量9000多吨,占全球黄花蒿产量的80%
优良的种质资源为酉阳黄花蒿种植的发展提供了信心,完整的初加工和深加工链条延伸了黄花蒿的价值链2021年,酉阳新增初加工企业6家,深加工企业2家青蒿行业龙头武陵山制药厂,年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90吨万源佳中药材加工厂已投产,年产值2500多万元未来,酉阳还将打造中药材产业园,将种植与休闲娱乐相结合,进一步扩大酉阳中药材的知名度
近两年,产业整合成为重庆中药材发展的新思路,衍生产业越来越多。
走进位于开州区大津镇新源村的三峡中草药种植博览园,各类中草药花卉竞相绽放,吸引周边游客赏花,拍照,休闲,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州药农彭贵宗的奥克兰现在卖的越来越好,家里在山里开起了农家乐开州区官面乡乡长刘先红告诉记者,官面乡现在正在完成农村道路的进一步建设和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未来将以医旅融合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