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治法 1,湿热浸淫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辨证分析:湿热浸淫,热重于湿,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湿热浸淫肌肤则瘙痒无休,渗液流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胸痹心痛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并将其作为专篇论述。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革藓渗湿汤加减。 2,脾虚湿蕴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这里既包括胸痛,胸痹心痛,还有胃脘痛,或者胸痹心痛连及胃脘痛。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3,血虚风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这里,提出“胸痹而痛”和“胸痹心痛”,文中还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辨证分析: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阴血不足则口干不欲饮,脾虚则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血虚风燥之象。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瘙痒不能人眠者,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二,外治法 1,急性湿疮初起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以清热安抚,避免刺激为原则,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外洗,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若糜烂,水疱,流滋较多者,以收敛清热止痒为原则,可选用马齿苋水洗剂,黄柏溶液外搽或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炉甘石,明矾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或2%~3%硼酸水,0.5%醋酸铅外洗,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结痂时,以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消除残余炎症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2,亚急性湿疮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有少量流滋者,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湿敷外搽,无流滋者,可选用青黛散,祛湿散,新三妙散等油调外敷或黄柏霜外搽。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3,慢性湿疮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原则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如青黛膏,5%硫黄软膏,5%一10%复方松馏油软膏,湿疮膏,皮脂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预防与调摄 1,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鱼腥海鲜等发物。 3,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
湿疮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